
▲2008年1月1日,「三民鄉」鄉名以鄒族母語正名為「那瑪賽鄉」!~
摘要
那瑪賽鄉是台灣第一個以原住民語命名的鄉,然而在那瑪賽鄉裡保有過去各種歷史。由甲仙出發,沿著台21線北行。行經平埔族的小林村,再來到新約教會的聖地 -錫安山,穿過世紀大峽谷後,進入布農族/鄒族的原住民村落。再轉至青山社區,上行至標高1270公尺的玉打山頂點。回程至那尼羅薩喝咖啡~
日期:2009/1/29
天氣:晴時午後多雲
風景優美度:★★★★ (5顆最佳)
路徑困難度:★★★★ (5顆最難:註:玉打山陡峭)
路程:78Km
累積高度:1656m
最高度度:1278m (玉打山)
路徑:
甲仙化石館(台21線) > 小林(平埔族) > 錫安山入口(基督徒) > 那瑪賽鄉(原三民鄉) > 南沙魯村 (民族村)
> 瑪雅村(民權村) > 青山社區 > 玉打山 > (折返)
319章戮:高雄縣24三民鄉 (註:319鄉鎮活動始於2007年8月,因此尚未改名)

▲今日地圖。從甲仙化石館起程,沿台21線,北上至玉打山返回(大棟派出所)出發,終點至大雪山遊樂園門口,再折返

▲高度圖。接近玉打山的坡度最陡~
「那瑪賽鄉」原為「三民鄉」,由鄉民長老推動改名,經鄉代會全體表決通過,於2008年1月1日正式正名,成為台灣第一個原住民鄉。同時,「民 族」、「民權」、「民生一村」都改以原住民(鄒族)的 命名--「南沙魯村」、「瑪雅村」及「達卡努瓦村」。從「三民鄉」的原名來看,不難想像,這是過去高壓統治下的產物。對Jupiter來說,這是一塊極富 歷史意義的地方,抱著好奇的心驅車前往。
那瑪賽鄉是個多元種族的地方,像原住民中,70%為布農族,其餘為鄒族、....,而這裡還有被認為消失的的族群--平埔族(位於小林),而錫安山(Holly Mountain Zion)是一個基督教聖地。
▲甲仙化石館,單車起程點
當開車經過甲仙之前,路橋因為2008年8/9月的風災吹毀甲仙橋造成道路中斷,幸好2009/1/17完成便橋通車,Jupiter此次才得以進入甲仙 市區。今天已是大年初四,位於南橫起點的甲仙市區滿滿人潮與車潮,沿著台21線北行,頓時人車變少了~ 約莫上行1公里,決定以甲仙化石館為單車起點。
甲仙化石來自楠梓仙溪,它是台灣200萬年前造山運動的遺跡,其中「高麗花月蛤」為產量最多的化石。不過Jupiter來得時候太早,尚未開館 (營業時間9:00am~5:00pm),可惜啊。

▲奇特的山頂煙霧逐漸擴散至山下。原因可能當天高屏西部地區大濃霧,而甲仙鄉卻是晴空萬里,故雲霧翻山飄散過來!
Birdy「柑仔」又要開始今天的探尋行程! 即使是過年連假,這裡人、車還是很稀少,真是單車天堂啊
▲唯一的平埔族村落--小林村,獨特的雙層尖頂房屋造型
台灣的原住民可分為高山九族(如布農族、魯凱族、泰雅族...)及平埔族兩大支。居住在平地的平埔族在近300~400年來,已完全與漢族同化,甚至平埔文化都流失了,你我都可能混到了平埔族的血統
▲錫安山--一群曾受政治不公平待遇的基督徒
「錫安山(Holy Mt. Zion)」是由基督教之一支,脫離世俗,奉行新約教會檢樸自給自足的生活。然而「錫安山事件」卻是經常提出說明過去台灣白色恐佈的年代事蹟。 Jupiter恰巧在幾天前,由電視台「台灣演義」看到錫安山的介紹,對那瑪賽鄉又多了一分認識。
「錫安山事件」的起因為台灣60年代恰逢「聚會所大分裂」,而[洪以利亞(原名洪三期)]此時成立新約教會。相較於其他基督教會,由[洪以利亞]率領的新 約教會較為激進,堅信公義,以遵從上帝旨意而特立獨行。80年代,政府實施戶口普查,點起的「錫安山事件」的開端。由於錫安山的教友特異獨行,當時政府利 用各種手段,促使錫安山教友下山;例如告訴法院傳喚,兵役檢查,而這些人離開錫安山後,卻再也回不去了,原因沒有戶藉!!
至今,錫安山教友仍過著原來自己自足自治的生活,目前更積極推動環保無毒概念,自製無毒農產品販售~ 有興趣的朋友,可以上山拜訪,買買錫安山的無毒產品~
.jpg)
▲粗獷的山路
離開小林村後,就是一段粗獷的山路,「世紀大峽谷」(如上圖中間),可清楚看到台灣造山運動的地質痕跡。中途亦有崩落的山壁,壁上還有數隻彌猴在觀望來往的車輛,Jupiter小心翼的通過,深怕猴老大在上面砸石頭一下來
-1.jpg)
▲(左)南沙魯村(原為民族村) (右)瑪雅村(原為民權村)
通過那瑪鄉牌樓(如第一張圖),就進入布農族/鄒族的地域了~ 雖然好不容易經過長老的努力,將鄉名正名,但沿路上的指示牌、公家機關(如三民國中、三民消防局)、機構(如民族教會)仍是舊名,Jupiter猜測可能是經費不足所致
-2.jpg)
▲原住民文物館,介紹那瑪賽鄉最大的布農族與鄒族之歷史與文物~
這裡以前主要為鄒族的部落,不過在一次瘟疫下,死了大部份的鄒族,而南遷的布農族成為最大族群。怪的是為何布農族沒事,而鄒族有事? 因為鄒族古老的習俗中,當親人得了傳染病,必須隔離,故將垂死或已死的親人帶至懸崖邊,背對著親人,用後腳踢入山谷中!! 這些都是過去的習俗,現在醫藥發達,已不復存在。
-3.jpg)
▲往玉打山(青山社區)沿路上梅花、櫻花、李花、桃花,花花世界~
在接近卡努瓦村 (原民生一村)之前,有一條左轉往青山的產業道路,正是往玉打山的捷徑。若您想要逛卡努瓦村,就一直沿台21線走即可~
捷徑大約1~2公里,又接回主線道,沿路注意往青山的指示。到達青山社區後,看不到任何往玉打山的字樣,只有一條陡上坡,側壁上以紅漆漆著"三角型中間一點 "的圖騰,登山客大概都知道,這就是賞日出的指標囉~ 因此玉打山就應該往這條路走!!
此時,長達5公里的陡坡(坡度10.6%),而且變為水泥路段的單線道。沿途的李花、桃花盛開(也有少數梅花),讓Jupiter忘了旅程,駐足觀賞~

▲眺望達卡努瓦村 (原民生一村)
往玉打山的途中,看到山下卡努瓦村,終於搜集到那瑪賽鄉原住民重要的三個正名的部落了~

▲玉打山,標高1270公尺,為一三角點
標高1270公尺為那瑪夏鄉的賞日出景點,若想享受清靜的日出曯光
Powered by ScribeFire.
2 則留言:
您好,我是成功大學的學生,因為目前我們在蒐集民族村的相關資料,以備後續勘災以及重建所需,請問一下我是否可以藉用您文章中的一些風景照以及高程對照圖,可能會放在我們的報告書中,謝謝!
您好:
歡迎引用於非商業用途,請註名出處即可。
例如:Jupiter's Blog: 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upiter-hu
PS:不太會用Blogger回覆吔,希望您收得到。
張貼留言